向新求变逐未来

——隰县文旅热背后的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观察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临汾频道>>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好的东西如果有幸留存下来,后人在瞻仰的时候,他能感受到你的用心,不要担心这世间的真心会被辜负,它只是被看到早与晚的问题。”6月13日,“与辉同行”直播组走进隰县,网络大咖董宇辉在隰县小西天参观后连连赞叹。

  同行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真的是第一回看到这么精致的泥塑。一般泥塑不会那么精细,又耗时又耗力其实很难保存……”

  “与辉同行”直播组来隰县当天,直播间粉丝达到10万+,“悬塑绝唱”小西天火爆出圈。直播间里,网友们纷纷感慨“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读历史,大美山西我爱你!”“我也跟着宇辉来隰县旅行啦!”“这里的悬塑真精致!”“在镜头里都这么激动,现场该有多震撼!”“太震撼了,以后一定去隰县看看!”

  一个偏僻小县的文物旅游景点,在干部们的奔走促动下,从“天上”走回了人间,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受到了世人的青睐,小西天旅游热浪滚滚。

  这次“小西天热”,是对隰县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一次实际检验,彰显了近年来隰县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所激发出的巨大热能。从领导做起、向基层延伸,隰县县委连续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引导各级干部增强家乡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以“文旅热”带动项目热、发展热。

  观念之变,干部能力迸发创业激情

  千年蕴藏,核变在即。

  与辉同行之后,7月2日,央视“正大综艺”栏目组来隰县,拍摄了国宝“小西天”、悬塑飞天舞蹈、梨乡秧歌、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方美食小吃、美丽乡村,将在央视全网播放。

  7月9日,游戏媒体北京机核网、山西文旅来隰县,再次重访《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将小西天仙宫佛国作为游戏题材,热衷游戏的粉丝们纷纷前来,亲身感受小西天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短短一个月时间,隰县邀请央视品牌栏目、网络大咖、知名网游公司来隰为文旅产业大力度、多形式做宣传,隰县小西天火爆出圈,旅游人数直线攀升,旅游带火各项产业。这是隰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优化发展环境,突出“特”“优”两字,实干担当、勇毅笃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来隰县的都是贵客,来隰访隰,都会对隰县文旅宣传起到作用。我们要把作风真正转变到干实事上,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提升服务水平。把握好每一次宣传机会,让隰县文旅火起来。”隰县政府副县长吕学慧说。

  “与去年同期相比,小西天的客流量增长了300%之多,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不仅证明了“小西天,大世界”的魅力和潜力,也彰显了干群同心谋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隰县小西天旅游景区负责人刘小刚欣喜地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一变天地宽。

  县委、政府对文旅融合发展在财力和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出台小西天景区绩效管理办法,划拨小西天运营管理经费,更大力度支持小西天后续发展。突破小西天景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限制,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探索成立小西天景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盘活景区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立商品部、导游部、文创部等,丰富景区业态,开展商品售卖、古装体验、小吃品鉴、黑神话悟空动漫周边等经营活动,真正让文旅资源变成促当地群众增收的经济资源。

  小西天景区加快前进步伐,先后召开景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人大、政协、宣传、融媒等各方人士,积极为隰县文旅发展建言献策。景区赴临汾博物馆、洪洞广胜寺、大槐树、曲沃晋国博物馆景区考察,就讲解、文创开发、景区运营管理开展全面提升。讲解员刘英说:“这三次大型栏目的采访,小西天一下就火了起来,我们感到很高兴,但同时也感到压力,我们还需要提升讲解水平,不仅讲小西天,还要讲隰县的山、隰县的水、隰县的梨,让来小西天的游客都能听到、感受到最美丽的隰县,感受到我们最真诚的服务,把我们隰县宣传更好。”

  “隰县的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三年后隰县是什么样子”,隰县县委、县政府出题,党员干部提升能力、勇于实干、敢于真干交出了最美答卷。

  “在隰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太多太多平凡而普通的干部,他们凭着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的无限热爱,默默无闻、倾情奉献,我认为,这就是‘隰县干部应有的样子’”这是在“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主题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李婷演讲中描述的“隰县干部”。

  隰县县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学习讨论的通知》,开展了演讲活动,组织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紧扣县委“3545”发展战略,重点围绕“隰县的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三年后隰县是什么样子”进行学习讨论和演讲比赛,推动目标再明确、作风再改变、工作再抓实,为隰县全面建设“梨果示范县、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场“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的学习大讨论,让隰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明确了奋进目标;一场“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主题演讲比赛,吹响了隰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干事创业的集结号。

  能力之变,农文旅融合赢得满堂彩

  夜晚,隰县北大街中心商业街在夜色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位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隰县传统的特色小吃到创新的现代美食,应有尽有。街道上,“老板,来两碗糁粉……”、“妈妈我想吃水果捞……”的对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夏夜最动听的旋律。这里不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城市舞台,舞台上正上演着一场关于美食、文化与生活的盛宴。

  为了减轻商户的经营负担,除了免费搭建摊位提供经营场地外,隰县工信局免费提供了桌椅板凳以及一次性手套、厨师帽、口罩等必要的经营用品,全方位支持商户参与。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商户的运营成本,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使得整个美食节更加热闹非凡。“原来一天最多也就挣个五、六百块钱,现在让我们集中到小吃街来,一天卖一千多块根本不是问题,我昨天卖了一千七百多,而且没有摊位费,挣多少都是自己的”隰县碗团的老板高润平高兴地说。

  “这些年,隰县的变化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市民刘梅丽感慨万分,“特别是今年,小吃街的热闹让整个县城都活了起来,满街的烟火气让人倍感亲切。再看那些新设的霓虹灯,每一处都透着隰州的独特韵味,让我们的街道变得更加迷人。还有这消夏晚会、七一晚会,各种文化活动接连不断,整个县城热闹得不得了。这样的家乡,既有外在的颜值,又有内在的文化底蕴,既接地气又充满人情味,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啊!”她的言语中,满是对家乡变化的自豪与热爱。

  “文旅热”撬动了“夜经济”,管理难题也随之而来。交通管制、区域管控、公共卫生、商贩经营,这些问题比较集中,也难以解决。公安、交警、住建、市场监管、文旅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班加点,提供保障,努力让游客玩得尽兴、游得安心。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文商旅综合收入2.2亿元,真正把人气“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五一节期间,在隰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一场融隰县悠久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火出圈”,吸引了县城和外地游客纷纷前来观看。参加表演的有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没想到还能过一把演员瘾,不仅宣传了隰县,还沉浸式体验了古圣先贤的为人处世之道。”驻村工作队员王伟在剧中饰演蒲伊子,不遗余力宣传隰县。

  “又见梨花开,隰县等您来”2024年梨花季期间,隰县规划了7个乡镇梨园风光打卡地及景点,开通4条梨花巴士交通专线,隰县群众和来隰县旅游的游客都可以免费坐车游览,一名外地游客说:“没想到,来隰县既看了梨花,又看了好几个景点,隰县在旅游上真是下了功夫。”

  2月2日(农历腊月廿三),伴随着热情澎湃的歌声,“隰州过小年·回家悦生活”活动激情开演,吸引众多市民拍照打卡,沉浸式感受隰县魅力。隰县特色美食、潮玩烘焙让人直呼过瘾,巨型变形金刚、梨花仙子巡游令人目不暇接,隰县梨娃人偶、快闪街舞表演、古装叫卖商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既硬核又精彩,无不展示出隰县浓浓的年味儿。“今天的节目真是太精彩了,眼前的鼓楼也越来越美,我们隰县每天都在变化。”当地群众王建龙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街头巷尾喜气洋洋,过年气息越来越浓。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近年来,隰县县委、县政府在干部能力提升上,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不同的岗位上绽放光彩,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小西天文物守护人王进,四十余年守护文物、研究文物,一生只干一件事,一件事坚守一生。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楷模。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文物守护人》浏览量达到667.1万人,不仅宣传了他的奉献情怀,也达到了宣传隰县的目的。王进说:“文物不仅仅是过去的印记,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每一位文物守护者,都是这份历史遗产的守护天使。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我将用一生守护彩塑艺术的辉煌,用坚韧与奉献让小西天绽放夺目光彩。”

  振兴之变,“3545”战略绘出新蓝图

  干部能力作风之变,最终指向的是振兴之变。

  一项项任务压茬推进,一个个部署有序落实。全力打造梨果示范县、区域中心城、生态康养地,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隰县新篇章。

  各部门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干部敢作敢为、善作善为,带动了作风能力提升。

  交通运输局在全县开通梨花巴士,设立26个公共汽车停靠点,以绿色为底色,用隰标识和梨元素装点,放眼望去是移动的巴士靓丽的景,所到之处都是稀有的好梨美丽的城。

  住建局以建设“双品质城市为引领”,实施亮化、美化和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写有30个“隰”字及24节气的背景墙,代表着隰州古城3000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城建和文旅一体,向世人展示一个从诗经里走来、源远流长却又欣欣向荣的小城。

  文旅局打造全域旅游路线,您在小西天旅游,可免费乘坐梨花巴士到晋西革命纪念馆、明代大观楼、梨博园等景区参观。围绕悬塑艺术和隰州梨乡,编排了《悬塑飞天》《梨乡秧歌》等民俗舞蹈,设计了梨娃剪纸、小西天悬塑图像面塑等非遗产品。

  水利局紧锣密鼓,加快实施紫川河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一川紫水穿城而过,全力打造晋西江南水乡,让隰县小城更具灵动和魅力。

  公安局打造Ai民警,24小时在景区不间断巡逻,随时为群众和游客解疑答惑,为隰县文旅保驾护航……

  一张图、一股劲,各个领域协同发力,共同振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位居临汾市第一方阵,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临汾市第一,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2024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增速临汾市排名第一;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名临汾市第一。

  振兴发展的壮美蓝图徐徐铺展,文旅的溢出效应向各领域延伸。隰县干部群众将把“小西天热”展现出来的作风、激发的干劲,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方方面面,以能力作风促进各领域发展,用新风正气振奋发展信心,踔厉奋发地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隰县的康庄大道上。

(责编:阴豪、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