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无界,光明永续:从非洲荒漠到尧都诊台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临汾频道>>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清晨的尧都区眼科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杨张荣医生身着绿色手术服,正专注地为一名复杂青光眼患者进行微创手术。这是她结束为期80天援非洲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回国后完成的第30台手术。同一时刻,护士郭浩博正穿梭于病房与诊室,为术后患者细致讲解护理要点。一个月前,这对搭档带着“让光明跨越山海”的使命从非洲归来,如今已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用仁心仁术续写医者篇章。

  2024年10月,杨张荣与郭浩博作为山西援非医疗队成员,远赴吉布提参与国际医疗援助。在80天里,他们与团队在高温、设备有限的条件下,累计完成600余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杨张荣回忆:“当地医疗资源极度短缺,一台手术往往需多人协作克服电力中断、器械不足等困难。但每当揭开患者纱布,看到他们重获光明的泪水时,一切艰辛都值得。”郭浩博补充道:“非洲的经历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精准高效’的意义。就比如为应对大批量患者,我们优化了术前筛查流程,这一经验如今也被应用在尧都区眼科医院的日常诊疗当中。”

  尽管杨张荣和郭浩博一再强调不愿过多渲染援非经历,但那段淬炼始终是理解二人当下行动的密钥。而今,杨张荣诊室门口的患者络绎不绝,她却仍然保持着援非期间养成的习惯——为每位患者多留几分钟沟通时间。“非洲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人与人的联结。”她坦言。作为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复杂眼病诊疗的专家,杨张荣近期主导开展了多项微创手术技术改良,并计划将援非期间积累的“高负荷、高效率”诊疗模式融入本地医疗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吉布提,我们每天要完成接近15台白内障手术,那里的条件比较简陋,没办法,只能想尽办法将效率最大化。”杨张荣边回忆边感慨。如今,这种高效率模式应用在尧都区眼科医院的手术流程后,单台手术时间成功压缩10%,患者恢复周期也大幅度缩短20%。

  另一边,郭浩博护士正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训练。他创新设计的“眼健康操”结合非洲患者简易康复经验,通过现场教学演示,帮助患者快速掌握技巧。“在非洲,许多患者因术后护理不足导致并发症,这让我意识到康复环节与手术本身同等重要。”他说,数据显示,该护理法推行后,患者术后感染率下降40%。

  “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超地域的医者情怀。”尧都区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李惠琴表示,近年来,该院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援助与国内公益项目,近期,尧都区眼科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宣讲义诊活动,推动区域眼科诊疗水平提升。杨张荣与郭浩博的故事,正是尧都区眼科医院和中国医务工作者“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缩影。

  从吉布提的临时手术帐篷到配备德国蔡司显微镜的现代化手术室,从非洲患者的质朴感恩到家乡百姓的信任托付,杨张荣与郭浩博用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双重使命:在异国他乡播撒光明,在家乡土地守护希望。他们的故事,是一场关于生命与责任的永恒奔赴——无论身处何地,当技术注入人文温度,每一台手术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每一次康复都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因为,医者的仁心,永远向着需要光明的地方生长。(张萌)

(责编:阴豪、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