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农商银行:用小事铸就信任 以温情守护民生
曲沃农商银行:用小事铸就信任 以温情守护民生
在曲沃的街巷间,有这样一群金融服务者,他们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一次次俯身的帮助、一句句耐心的叮嘱,在商户、老人、家长的心里种下了名为“信任”的种子。他们就是曲沃农商银行的工作者们。
商户的“及时雨”,浇开信任之花
对经营小超市的商户来说,收款码突然失灵的瞬间,堪比一场“小型危机”。购物高峰期的长队像催命符,顾客的催促声里,商户的手心全是汗。曲沃农商银行的解雪芹接到商户张大姐求助电话时,手头正忙着报表,但她二话不说合上文件夹——商户的急难,就是最要紧的事。
赶到现场的她,没先查设备,而是拍了拍张大姐的肩膀:“别急,有我在。”这句简单的安抚,先稳住了慌乱的人心。排查网络、重启设备、调试系统,她的动作麻利又专业,很快让收款码重新“苏醒”。更难得的是,她没就此离开,而是蹲在收银台旁,手把手教“三招自查法”:“看信号格、清后台缓存、重启路由器,下次再遇到,你自己就能搞定。”
对商户们来说,解雪芹不仅是银行职员,更是随叫随到的“自家人”。她组织的防诈讲座上,真实案例听得人脊背发凉;对年纪大的商户,她拿着手机逐步骤演示:“点这个绿色图标,陌生链接千万别点……”这些细碎的付出,让商户们认准了她:“钱存到她负责的银行,我们一百个放心。”当她调离原网点时,张大姐等十余个商户骑行3公里,冒雨赶来存款的身影,就是对这份信任最动人的回应。
校园旁的“暖心港湾”,守护成长时光
南大街分理处的特殊,在于它不仅是办理业务的地方,更是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每到放学时分,附近小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涌进来,有的趴在柜台旁写作业,有的围着大堂经理问数学题,暖气(或空调)的温度总调得刚刚好,像家里一样舒服。
家长们曾为接孩子的事犯愁:下班晚了,孩子在路边等不安全;托付给别人,又总放不下心。南大街分理处主动敞开大门:“把孩子放这儿,我们帮您看着。”于是,冬天有热乎的温水,夏天有解暑的绿豆汤,大堂经理变身“临时老师”,既监督写作业,又解答难题。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心声:“以前总怕孩子乱跑,现在看到他在南大街分理处里认真做题的样子,我上班都踏实多了。”
这份看似“额外”的照顾,没有惊天动地的投入,却用最朴素的善意,让家长们把对孩子的牵挂,变成了对农商银行的信赖。他们说:“连孩子都能被这么用心对待,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银发族的“云管家”,架起温暖桥梁
79岁的李奶奶在银行营业厅里固执地等3号窗口,哪怕工作人员解释“小闫已经调走三个月了”,她还是摇摇头:“我就信她。”这份执拗的信任,源于三年前那个冬日——李奶奶因输错密码急得差点哭出来,是小闫握着她的手,在纸条上写下“生日+电话”的密码口诀:“奶奶,咱把密码编成顺口溜,好记又安全。”
调离后的小闫,成了一百多位老人的“云端守护者”。“农商行银发俱乐部”的微信群里,她每天分享防诈小贴士;午休时接到张大爷的视频电话,她立刻找张A4纸,用马克笔把“领补贴扫码步骤”画成放大版流程图,举着纸对着屏幕一步步教。同事笑她“管得太宽”,她却指着手机里老人们发来的向日葵照片:“张大爷种的花,李奶奶做的糖糕,这些心意,比任何奖励都珍贵。”
这些故事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一个个被认真对待的“小事”:一句安抚、一次教学、一张手绘流程图……正是这些点滴付出,让金融服务跳出了冰冷的数字,有了人情的温度。信任从不是凭空而来,它就藏在解雪芹奔跑的脚步里,在南大街分理处暖融融的灯光里,在小闫画满箭头的A4纸上——因为懂得“小事不小”,所以成就了老百姓对农商行的“信任无价”。(牛青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