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农商银行:从“铁脚板”到“心贴心”的服务之道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临汾频道>>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说起“背包精神”,它应该是所有农信人最鲜明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图腾,那些印着农商行标志的深色帆布包,鼓鼓囊囊装着凭证、票据、算盘,伴随着农信员工跋涉于阡陌之间、穿梭于街巷之中。“背包精神”是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完美诠释,它解了无数农户和小微业主的燃眉之急,将金融的“及时雨”精准滴灌在最干渴的土地上。15年的农信阅历,让我对农商银行的“背包精神”有着很深的感悟。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农信员工,我把“背包精神”融入到拓展商户的步伐里。我每周坚持与商户管理员一同走访支行辖内商户,我的背包里装的不再是纸笔算盘,而是晋享e付二维码和操作手册。在新营销收款码业务的同时,帮助老客户解决使用中的问题。我深知,商户是农商行扎根县域经济、服务触达基层、培育忠实客户最优质的群体,我们是对经济发展趋势最敏感的群体,通过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商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前最微妙的经济走势,更可以链接到辖内几乎所有的基础客户。

作为古县农商银行营业部总经理,我把“背包精神”铭刻在高效服务的操作中。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在工作中积累了许许多多信任我的业务伙伴,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入户走访客户,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接听电话。我总是给员工说,我们的客户因为信任,才会在遇见难题的时候联系我们,每当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咨询的业务有多么的复杂,我们都应该认真、仔细的回复到位、服务到位,即使客户提出的业务我们无法办理,也要第一时间解释原因并提供其解决方案,而不是生硬地拒绝。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把“背包精神”升华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阵地上。“背包精神”是农信人服务三农的方法论,更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工具表。我在工作中,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上山下乡不仅办理业务,更主动宣讲党的惠农政策,把“金融知识下乡”和“红色教育进村”结合起来。我用行动证明,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是“两张皮”,而是“一盘棋”。我的背包,装的是金融服务,载的是党的温暖,走的是民心之路。

背包精神,凝聚着山西农信人初心与使命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浪潮的激荡下,已从具体的帆布行囊升华为无形的精神坐标。它提示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农信人与客户之间那份心贴心的温度、那份第一时间“在场”的承诺、那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的决心,永远是金融服务最珍贵的品质。这精神的薪火,必将引领农商行所有人在未来的征途上,续写更为温暖、更具力量的普惠金融新篇章。

(责编:阴豪、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