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安徽省安庆市落下帷幕。有“中国戏曲梅花之乡”荣誉的临汾市,斩获7朵“小梅花”。
近日,2023年7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出炉,我市2家景区榜上有名,分别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乡宁云丘山景区。 2023年7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数据来源于迈点品牌指数MBI,根据7月迈点品牌指数MBI的318家景区数据汇总统计而成,主要从搜索指数、点评指数、运营指数、媒体指数4个维度分析品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
自7月10日第八届洪洞大槐树孝德文化节开展以来,“孝德流传”“孝德敬茶”“饮水思源”“鸿雁传情”等十一项孝德传承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体验。 移民实证展览馆的“孝德展演”活动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
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认定结果。临汾市7家单位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另有1单位被责令限期整改。
今年夏天,洪洞大槐树景区开启夜间新玩法,“光影仲夏槐园·畅享华灯一夏”夜间游览项目自7月10日上线后热度持续不断。期间,景区每周推出不同的特色主题,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形式、大众娱乐相结合,让根祖文化活态化的同时,为市民、游客解锁了夜间纳凉新体验。
6月,山西省、临汾市先后提出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旅游满意在临汾”品牌。为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助力洪洞持续叫响“走遍天涯 洪洞是家”文旅品牌,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接续开启“旅游满意在大槐树”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旅游满意在大槐树”品牌。
说到假期出行游玩,你的脑海中可能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路充满欢声笑语,空气中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气息。但是您听说过出门旅游能把人玩哭的吗?甚至有一个景区每天都在发生着这一幕。
7月23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国际传播学研究生导师贺文发等一行11人来到洪洞大槐树就景区文旅产业发展、研学游开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景区总经理王宏健等陪同。 考察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根字影壁、移民浮雕图、碑厅、一代大槐树、献殿、祭祖堂等主要景点,并积极参与研学主题体验活动,随后就文旅产业研学项目开展等方面与景区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洪洞大槐树景区于7月17日至21日正式开启以“汉服变妆秀”为主题的夜间游览。
洪洞大槐树景区第八届孝德文化节活动持续火爆进行中。此次孝德文化节推出了“孝德流传”“孝德展演”“孝德敬茶”“孝感动天”“鸿雁传情”“孝德讲堂”“全家总动员”等精彩活动,旨在让游客朋友们在活动中感受孝德文化的魅力。
7月10日,洪洞大槐树景区“光影仲夏槐园·畅享华灯一夏”夜间游览模式已经正式开启啦!景区倾心打造了“年代音乐秀”“沉浸式体验”“美味民俗村”“特产有特色”“疯狂娱乐场”“民俗演艺汇”等精彩活动。周边市民、游客可以率先尝鲜,或欣赏特色夜演出,或漫步景区,感受人与景、景与乐的特色夜游新体验。
“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作为临汾首家、洪洞唯一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以此为行动指引,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打好寻根文化牌。
7月10日,以“寻根洪洞·孝德古槐”为主题的洪洞大槐树景区第八届孝德文化节全面启动。此次孝德文化节重点突出“孝德文化体验”,推出祭祖习俗体验、拓印技法体验、家风家训传承、孝德敬茶体验、文化演艺体验等体验项目,让广大游客在互动中感悟“孝德”、在参与体验中践行“孝德”。
2018年10月10日,洪洞大槐树景区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景区利用丰富的根祖文化资源、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为青少年团体推出了一系列研学旅游产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让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孝德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命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髓。
6月22日至24日,洪洞大槐树景区端午节系列活动“古槐纳福·浓情端午”精彩上线。 “您好!欢迎回到大槐树老家。
为了让刚刚经历紧张考试的中高考学子们走出书斋,放松心情、收获知识、增长阅历,洪洞大槐树景区在5月26至6月25日特推出以“古槐祈福祈愿未来”为主题的中高考学子免费游景区活动。 活动期间,洪洞大槐树景区针对洪洞县域内15岁和18岁两个年龄段的学生执行免票优惠,可凭身份证或户口本到游客中心进行免费门票的办理。
6月19日晚,廉政题材话剧《于成龙》在霍州大剧院精彩上演,市四大班子领导李青雁、张可新等与广大干部群众一同观看演出。 廉政题材话剧《于成龙》,在霍州大剧院演出是2023年山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之一。
端午节即将到来,洪洞大槐树景区提前部署,做足准备,迎接端午假期。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非遗文化,继续发扬根祖文化、孝德文化,洪洞大槐树景区将在6月22日至24日将举办以“古槐纳福 浓情端午”为主题端午节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6月10日,洪洞大槐树景区举办了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旨在让游客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守护共有精神家园。 设文化论坛。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各地游客已进入返程高峰期,但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年味依然十足。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7.22万人次,同比增长42.32%,除了本省游客外,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北京、西安等其他省份游客占比很高,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回家游”成为今年春节期间旅游目的地首选。
中国兔年春节即将到来,外国留学生曼苏(Mansour Mohamad)来到“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浮山县,走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浮山剪纸传承人张宁家,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浮山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浑厚古朴,有的纤细秀丽,有的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太岳山区人民朴素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1月16日晚,“礼赞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2023年临汾市春节文艺晚会在临汾大剧院精彩上演。市领导郝忠祥、郭行杰、闫建国、张潞萍、王金龙、张瑞萍与观众一起现场观看晚会。
1月16日,临汾市2023年春节“回家·过年”文旅活动发布启动仪式在“根祖圣地 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2023名华人在全球各地通过视频共同启动2023年临汾市春节“回家·过年”文旅活动。 临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本网讯 1月5日,山西省文物局发布拟公布的《山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山西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59处,其中临汾市有11处;“山西省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8290件,临汾市有54件。 据悉,为落实革命文物保护责任,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山西省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山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的审核、认定工作。
本网讯 1月6日,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确定霍州中镇霍山七里峪等6家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公告显示,霍州中镇霍山七里峪景区、霍州署景区、乡宁戎子酒庄景区、汾西师家沟景区、浮山寨圪塔康养景区、大宁马斗关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2月26日,在乡宁县紫砂小镇景韵鸿鹄紫砂厂,技术人员正在赶制订单产品。元旦、春节临近,该厂在订单多、任务重、疫情形式严峻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各种资源,多措并举保证每个订单按期交付。
近日,受持续降温天气带来的寒潮影响,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腾起的水雾瞬间结冰,在沿岸形成造型各异的冰柱,呈现“冰峰倒挂”景观。 王辉耀 摄。
12月13日,襄汾县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丁村旅游路初步设计方案及“一都、一城、一村”旅游公路线路规划汇报。 县委书记刘春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之炜,副县长李晓斌出席会议。
本网讯 日前,省民政厅发布《山西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保护名录》拟选地名公示。临汾市4县1市3镇8村1山3地名榜上有名。
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近日在广西南宁圆满落幕,全国15名优秀青年演员从参加展演的59名领衔主演中脱颖而出,被授予“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山西省北路梆子演员董晓云、蒲州梆子演员梁静荣列其中。 本次展演从全国100多个剧目中精选出48个优秀剧目(折子戏),共涵盖40个地方戏曲剧种,涉及全国43个艺术院团。
“这是我们临汾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线上演出,演出很成功,大家半个多月的辛苦没有白费。”11月28日晚,受邀参加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的蒲剧《火凤凰》主演梁静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临汾蒲剧艺术的亲朋好友报喜,这次演出也给剧团积累了线上展演经验。
11月16日,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青萍一行深入汾西县师家沟村就师家沟AA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政府副县长郭凯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
11月14日,随着最后一份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实现封顶。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南,面积约400万平方米,主体年代距今约4300—390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是从时空上考古探索中华文明核心形成、最初中国诞生的重要节点,与“尧都平阳”高度契合。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县陶寺乡,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以考古调查发掘获取相关资料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本期节目,通过访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带领观众从考古实证出发,展开一段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
为进一步普及标准化概念,营造全社会人人关注标准、人人使用标准、人人享受标准的良好氛围,近日,尧帝旅游景区建设发展中心和帝尧公司组织开展了世界标准日宣传推广活动。尧帝旅游景区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市场科科长以及帝尧公司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参加本次活动。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尧都平阳,嘉宾云集。9月26日,寻根尧祖·德耀中华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闭幕式在尧都云商产业园华汉云极信创产业中心举行。
金秋九月,花果飘香,尧王故里,高朋云集。9月25日,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尧文化研讨交流会成功举行。
9月24日,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帝尧德孝文化研学教育活动在古老的尧庙景区拉开帷幕。 山西省研学旅行协会会长、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书记王定安,山西省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山西财经大学文旅学院院长弓志刚,山西省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朋军,临汾市尧帝旅游景区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尧都区涝洰河生态景区服务中心主任王金保出席。
9月24日下午,以“寻根尧祖•德耀中华”为主题的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文明探源陶寺行” 活动顺利举行。山西省司法厅原厅长、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王水成,著名评论家、尧文化专家、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山西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研究员王志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研究员、山西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贾克勤等专家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陶寺古城墙遗址和陶寺古观象台等,探寻文明之源、感受最早中国。
9月24日,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帝尧德孝文化研学教育活动在古老的尧庙景区拉开帷幕。 山西省研学旅行协会会长、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书记王定安,山西省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山西财经大学文旅学院院长弓志刚,山西省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朋军,临汾市尧帝旅游景区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尧都区涝洰河生态景区服务中心主任王金保出席。
秋色澄明,万物清丽。9月23日,正值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2022尧文化与黄河文明摄影展正式启动。
9月22日,“寻根尧祖·德耀中华”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在尧都区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伟出席并宣布启动。
9月19日下午,尧都区区委书记崔绍民,区委副书记、区长任俊杰就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闭幕式、祭尧大典、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各项活动筹备工作进行调研,并就文化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区领导刘磊、郭云平、郭忠义、郭亮、温济荟、王洪锁、乔永生等一同调研。
本网讯 近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年全省群众文化活动发布剪纸大赛、乡村村晚大比拼、农民工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等6项群众文化活动获奖情,临汾众多团体和个人榜上有名的同时,还喜获锣鼓大赛和村晚大比拼一等奖。 记者了解到,“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年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文化馆、山西省文化馆协会各地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
9月18日下午,尧都区区委书记崔绍民主持召开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工作组、活动组工作情况汇报,并就筹备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调部署。区委副书记、区长任俊杰,区领导鲁立波、郭云平、马平、郭亮、温济荟、王洪锁、乔永生等出席。
一镜融五景!妙、绝、奇!该作品由摄影师王兴国所创作。仔细观之,地域横跨尧都区和洪洞县,巧妙地将天寿山、青龙山、古历山、乾元山、财神庙融入一张摄影作品当中,将吕梁姑射山之美景尽收其中,将尧舜遗风精神文化魅力体现地淋漓尽致。
9月14日上午,尧都区召开2022第四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工作协调会。区委副书记刘磊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郭亮出席会议。
9月8日上午,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以下简称大河论坛·黄河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贵,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建国出席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