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县旧县村以破解陈规陋习为突破口,以培育文明新风为目标,通过“建机制、破陋习、树榜样”三措并举,让移风易俗在村里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活力。
一是党建引领建机制,宣传引导达共识。旧县村党支部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建重点工作,制定《旧县村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村党员干部在婚丧事宜中提前报备、主动汇报,对亲属邻里的违规操办行为及时劝导。同时,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讲、开展“党员联户”机制结对走访,挨家挨户宣传讲解政策。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红白理事破陋习,节俭新风润民心。针对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现。旧县村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把移风易俗纳入村两委重点工作,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两支骨干队伍——红白理事会由村里有威望、明事理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负责全程指导村民婚丧嫁娶事宜;道德评议会定期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用榜样力量引导村民。 同时,村两委还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里实际修订《旧县村村民公约》,并把“拒绝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厚养薄葬、节俭办事”等内容写进公约,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入户宣传等方式,让公约内容家喻户晓,从制度上为陈规陋习“划红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旧县村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宣传引导+实际帮扶”的方式,让村民主动接受新风尚。
三是文化惠民树新风,寓教于乐入人心。如今的旧县村,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不止“省钱”,更有“省心”和“暖心”。曾经的“人情债”少了,村民们不再为随礼、办宴发愁,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产业、照顾家庭上;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下棋的村民多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也更频繁了,曾经因“攀比”产生的矛盾少了,和谐氛围越来越浓。”旧县村负责人表示,今后,该村还将继续完善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更多文明活动,让文明新风持续吹暖乡村每个角落。(王培亮)
编辑:阴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