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日前,“盛世梨园——三晋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山西大剧院如火如荼进行。来自临汾市的“梅花奖”获得者潘国梁及“文华表演奖”、“梅花奖”获得者许爱英受邀参加,两名艺术家将通过传统经典唱段向广大观众演绎晋南眉户的独特魅力。
本网讯 日前,山西省文旅厅在各市文旅局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内部公示等程序,确定55人作为山西省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临汾市共有8人入选,列各地市入选人数榜首。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要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推荐工作的通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山西省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评选推荐工作。
本网讯 日前,山西省文旅厅发布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涉及临汾“乡约临汾,游览古今”和“古中国”探索之旅两条线路。 近年来,山西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重点、“三个人家”为抓手,创新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精品,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逐步放大。
为做好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由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临汾市图书馆、临汾市图书馆学会承办,山西超星数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临汾市“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培训班”,于7月22日至23日,在临汾市图书馆举办,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领导、公共图书馆馆长及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 临汾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文革,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龙梅及公共服务科科长葛晓辉参加了开班仪式,仪式由临汾市图书馆馆长于平果主持。
本网讯 蒲剧吐新声,剧坛绽红梅。近日,记者从临汾市蒲剧院获悉,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优秀青年演员田艺蓉凭借蒲剧折子戏《杀狗》喜获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一等奖。
本网讯 近日,记者从临汾市蒲剧院获悉,入选“文旅部2021年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的蒲剧《烤火》,经过两天的紧张拍摄,于7月7日在临汾蒲剧院梨园堂剧场圆满完成舞台录制工作。 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是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的一项保护传统戏曲的工程。
本网讯 7月6日,第五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在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拉开帷幕。山西临汾市眉户剧艺术研究中心现代戏《雷雨》《父亲》将参加线上展演。
本网讯 7月6日,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蒲剧繁荣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蒲剧艺术周活动在运城举行。蒲剧现代戏《老鹳窝》、蒲剧经典剧目《白蛇传》及经典折子戏《跑城》《表花》《扈家庄》《土地堂》将亮相首届蒲剧艺术周。
本网讯 6月29日晚,2022中国•宜兴梁祝文化艺术节“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闭幕式暨惠民演出在宜兴市人民剧院举行。闭幕式上,活动主办方及赛事组委会举行颁奖仪式,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优秀青年演员梁静以折子戏《扈家庄》中的精湛表演喜获“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金花十佳。
本网讯 日前,记者从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第七届洪洞大槐树孝文化节将于7月15日至8月25日举行。文化节期间,景区还将增加夜间游览模式,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参与感,引导游客积极践行孝德文化。
本网讯 最近一段时间,临汾戏剧创作演出捷报频传。6月29日,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优秀青年演员梁静将携折子戏《扈家庄》参加2022中国•宜兴梁祝文化艺术节“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
6月28日,4A景区隰县小西天住持僧人在景区便民采样处做核酸检测。(郝微微)。
本网讯 近日,山西省“红色芳华清廉山西”主题宣讲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会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条红色旅游线路,涉及临汾线路3条,分别为铁血东征红色旅游线路、红色芳华清廉山西旅游经典线路和红色芳华清廉山西旅游线路之十。 此次宣讲活动紧紧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涵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充分体现了我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人民坚守的初心宗旨,为伟大斗争铸就的革命精神,为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6月25日晚,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携新编大型蒲剧现代戏《老鹳窝》在泉城济南梨园大戏院精彩亮相,古老的梆子声腔,演员的精彩演唱赢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5月下旬,文旅部艺术司确定蒲剧《老鹳窝》代表山西参加“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活动,接到展演通知后,临汾市蒲剧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成最强阵容迎接演出。
本网讯 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于6月26日至7月1日在山东聊城举办。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优秀青年演员田艺蓉成功入围决赛,将携蒲剧经典折子戏《杀狗》于6月28日晚在聊城京剧院剧场参赛。
6月11日,霍州市文旅局在州署广场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在景区外设立咨询台和景区内进行非遗展示及文艺表演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宣传“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关知识。
还记得3月份,在视频网站爆红的临汾“簸箕乐团”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晋南威风锣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勇组织16位农民,找来簸箕抖动黄豆,使其奏出原生态的天籁之音。这源于乡村生活的动人旋律带着农民艺人们丰收的喜悦被无数网站转载播放。
本网讯 日前,记者从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即将到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将依托网络平台,结合特色非遗资源,开展“临汾非遗线上宣传展示”和“非遗购物节”活动,宣传展示我市非遗文化、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非遗同行”。
5月29日上午,“悦享临汾·回家有礼”临汾市“文旅惠民天使卡”发放仪式启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建国,副市长王云出席发放仪式,并向在场的24名医务工作者代表发放了“文旅惠民天使卡”。
5月28日下午,“悦享临汾·回家有礼”文旅惠民活动——“文旅惠民一卡通”首发。副市长王云出席首发仪式。
近日,洪洞大槐树景区团委会荣获共青团临汾市委颁发的2019年度“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此项荣誉的获得,代表了共青团临汾市委对洪洞大槐树景区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的肯定。
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由共青团临汾市委、临汾市青年联合会积极牵头联系下,临汾市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了临汾市“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市青联委员、非遗项目“平阳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青年雕塑家刘波精心创作的雕塑作品《民瘼怀忧——钟南山院士》。共青团临汾市委书记范帆,团市委副书记栗军,临汾市博物馆副馆长赵春,团市委发展联络部部长王璐等参加了捐赠活动。
5月11日,扶贫题材电影《山桃花》开机仪式在汾西县师家沟景区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朝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山西影视集团董事长高晓江,山西电影制片厂厂长王剑出席开机仪式并揭机。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国内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也是12年来首个5天“五一”假期。洪洞大槐树景区“五一”假期旅游接待圆满结束,服务、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顺利、平稳有序,推出的各项文旅活动也受到游客好评。
今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记者从临汾市图书馆获悉,以“书香助力战‘疫’,阅读通达未来;畅享数字资源,悦动书香临汾”为活动主题,该馆数字资源于当天正式上线。
备受关注的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分别定于4月18日、4月17日开幕,会议将首次采取“主会场+分会场”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据悉,这是我市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省率先召开的市级两会,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时值四月,连翘花、山杏花、山桃花等各类野花次第开放,扮靓了安泽的山山水水。在这美丽的春光里,请您跟我走进安泽,走进“三晋绿心”,走进这片灵山秀水,在金黄花海和青山绿水间徜徉,与太行山最早的春天来一场浪漫的约会。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又是一年清明至,第三十届洪洞大槐树清明节寻根祭祖大典将于4月4日如期举行。
去年以来,我市以文化旅游系统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步伐,文化旅游业呈现出大融合、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346.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21.11%。 过去的一年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元年”。
日前,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围绕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六大举措”和任务清单,该局成立了5个攻坚专班、10个专项工作组,积极投身文旅融合发展一线。 据介绍,五个攻坚专班中的项目建设专班,已围绕沿黄43个节点建设项目及全市16个重点文旅项目作了重点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打造黄河板块的临汾样板;宣传促销专班采取直接入驻“大河文明论坛”工程现场蹲点办公的方式,全程跟踪、阶段突破;市场拓展专班依托市政府《旅游差异化奖励办法》,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品牌建设专班成立了“临汾市旅游资源标准化评估委员会”,成立了5A级景区创建领导组及文创品牌创新智库,重点开展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三个“国字号”品牌的联创工作;全域旅游建设专班指导编制市县两级全域旅游规划,科学制订市县两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县(市、区)的工作要点和创建任务,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为贯彻落实我省“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一个平台管全省”要求,该局扎实推进智慧旅游云平台融合建设工作,目前,全市46家正常营业的星级酒店已全部与山西文旅集团所属云游旅行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签约率100%;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全部与云游旅行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签约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为构建我市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能化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专门成立领导组,制订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云平台融合建设工作。
3月27日上午,我市举行旅游差异化奖励办法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省、市级媒体和部分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酒店代表与会。
记者从3月23日我市召开的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经济会议“1343”工作要求,我市立足文旅发展实际,制定了《2020年文旅工作六大举措》,以此加快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举措一 开展文旅领域创建活动 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全域旅游创建。
记者日前从临汾博物馆了解到,该馆“唱响时代赞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临汾成就展暨红色金融历史展”和“表里山河”历史陈列展上榜“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目前已进入线上观众投票和专家评审阶段。 据了解,由省文物局主办、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的“山西省首届博物馆精品陈列评选活动”自1月22日启动至今,经过初审,共有包括临汾博物馆两个展览项目在内的14家博物馆21个展览项目脱颖而出。
跟随春天的脚步,又是一年植树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洪洞大槐树景区克服困难,在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际,洪洞大槐树景区团委会将青年志愿者人数控制在15人以内组织发起了以“共抗疫情,优化环境”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3月15日,副市长潘海燕赴吉县调研沿黄旅游开发和扶贫旅游公路建设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一同调研。
“请大家主动保持1.5米距离、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3月6日,在云丘山景区门口的体温检测点,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引导游客进行体温测量、消毒、填写信息等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流程后,方可进入景区入园游玩。 为确保景区人员和游客生命健康安全,国家4A级云丘山旅游景区自3月1日恢复开放后,将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首位,对园区内外区域采取了全方位消毒防疫措施,并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专业的防疫安全服务培训,按照疫情防控措施按时对车辆及人员进行登记、消毒。
3月8日,记者从尧都区图书馆了解到,为满足用户宅家阅读需求,便捷获取精准优质知识阅读内容,该馆于日前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线上阅读利器——“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简称“读联体平台”),向广大读者免费推送各类型学习资源。 据了解,“读联体平台”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全国有关图书馆及数字资源提供商,向学会广大会员、图书馆工作者和读者免费推送各类型学习资源的数字阅读共享平台,涵盖了电子书、有声书、视频、期刊、图片等。
“请您进入景区前,主动出示健康码、身份证,并自觉配合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与登记……”自3月6日恢复开放以来,国家5A级景区——洪洞大槐树景区在根雕大门外设置了体温检测点,凡是进入景区的游客必须首先在此测量体温、登记信息。 来自山东省东营市的郭光亮一行三人是景区开园接待的第一批游客。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山西省低风险区域旅游景区开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晋园于2020年3月6日起恢复开放,绛园于3月5日起恢复开放。开放时间为8:00—18:00。
3月4日上午,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组成了机关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市区夕阳红公寓开展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队首先对夕阳红公寓各独立卫生间、食堂、楼道、健身器材、门把手等卫生重点防范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工作。
3月2日,经洪洞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及县文化和旅游局现场检查验收,确定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达到复工复业和疫情防控要求标准,同意景区3月6日起恢复开放。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严格按照省、市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复工复产恢复开放通知的指导和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业,制定了复工复业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形成了从管理层到员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疫情处置组、防控消毒组、信息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等各防控工作执行组同步行动,落实“三有三室一区”的设置和防护物资准备,将严格执行景区限流接待、健康检测登记、实名购票游览、分散式入园、隔位停车等防控措施,为游客营造安全、秩序、清新、温馨的大槐树老家祭祖游览体验氛围。
3月1日,记者从临汾市图书馆获悉,为了深入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加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图书馆对公众服务的质量,该馆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 据了解,本次招募范围主要面向中小学(10周岁以上)、各大院校、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男女不限,要求热爱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品德良好、纪律性强,能自觉遵守馆内制度。
3月2日,经洪洞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及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领导现场检查验收,确定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达到复工复业和疫情防控要求标准,同意景区3月6日起恢复开放。 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确保每一位游客的健康安全都能得到有力保障,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严格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山西省宾馆、餐饮、景区等服务业复工复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山西省低风险区域旅游景区开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临汾市《关于旅游景区复工复产恢复开放的通知》的指导和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业,制定了复工复业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形成了从管理层到员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疫情处置组、防控消毒组、信息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等各防控工作执行组同步行动,落实“三有三室一区”的设置和防护物资准备,严格执行景区限流接待、健康检测登记、实名购票游览、分散式入园、隔位停车等防控措施,为游客营造安全、秩序、清新、温馨的大槐树老家祭祖游览体验氛围。
2月1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我市沿黄七县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的整体开发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根据《纲要》,2020年我市计划投资8亿元,全力推进壶口—克难坡及乾坤湾两大核心景区建设,把乡宁云丘山、吉县人祖山、隰县小西天等沿黄26个旅游景区景点沟通串联、互动联动,形成“两颗明珠、沿黄拾珠”的多姿多彩多元的组团景观,一体化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魂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黄河板块的“临汾样板”。
我市著名作家苏胜勇的新作《山乡宁静——乡宁县脱贫攻坚实录》(上、下册)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6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面记述了乡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战役的决策部署,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坚定的决心、昂扬的斗志进行精准脱贫的全过程。
2月17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该局联合各大旅游景区向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推出免费游览政策,以此向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表达感谢与敬意。 此次向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的40余家旅游景区包括: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宁云丘山、吉县壶口瀑布、吉县人祖山、尧都区尧庙、尧都区华门、洪洞广胜寺、曲沃晋国博物馆、古县牡丹园、蒲县东岳庙、隰县小西天、临汾汾河公园、曲沃晋园、侯马彭真故居;国家3A级旅游景区:洪洞白石八路军纪念馆、襄汾光大工业旅游园区、翼城佛爷山、翼城古城、曲沃石桥堡、曲沃诗经山水、曲沃春秋晋国城、曲沃磨盘岭、曲沃朝阳沟;国家2A级旅游景区:洪洞苏三监狱、曲沃荷塘月色;其他景区: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襄汾龙澍峪、襄汾荷花园、霍州七里峪、霍州署衙、尧都区尧帝陵、尧都区仙洞沟、尧都区尧帝古居、临汾大中楼、乡宁戎子酒庄、汾西师家沟古建筑群、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永和乾坤湾、临汾博物馆、临汾铁佛寺博物馆、安泽荀子文化园、隰县晋西革命纪念馆、曲沃顾园等。
2月17日,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共青团市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战疫时刻 读书相伴”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以阅读传递力量、用知识加强防护,共同夺取战“疫”胜利。 倡议书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期,为了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坚持佩戴口罩,减少外出。
日前,侯马市举办了2020年迎新春·侯马及周边区域传统木版年画网络展,得到众多市民和网友的点赞。 为了能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侯马及周边区域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该市特将原先准备举办的藏品展升级为此次网络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
连日来,尧都区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学员们精心创作,把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祝福化作催人奋进的诗词歌赋,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鼓与呼。 该校负责人说,学员们时刻关注疫情防控情况,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牵挂着防控一线的“战士”,并不辞辛劳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