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汾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引导扶持农业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发展蒲公英、白蒿、苋菜等野菜特色品种,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入股、就业扶持等形式,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小满时节,山西鸿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对蒲公英抓紧时间抢收、分拣和销售,田间地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连日来,大宁县三多乡按照“尊重农民意愿、面积相对集中、模式因地制宜、收益稳中有升”原则,采取农业生产托管的方式,在8个行政村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0亩,从选址、种子、旋耕、种植等方面全部由承接合作社负责服务,亩均保底增收500元以上。图为三多乡腰西村合作社人员对托管地块喷洒农药。
近日,在襄汾县西贾乡西彭村,工作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对麦田开展飞防作业。眼下小麦进入灌浆生长关键期,襄汾县农机部门组织植保无人机对全县小麦开展“一喷三防”作业,统防统治小麦病虫害,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清晨,柔和的阳光照射在沟壑之上,旷远的大山被分成双色,临汾隰县阳头升乡青宿村村民王平迎着朝霞,扛着铮亮的铁锹向自家果园走去。远处,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一条条银线翻沟跨塬伸向天际。
近日,襄汾县邓庄镇的种植户正在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喷洒杀虫剂和叶面肥,以预防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确保今年夏粮丰产丰收。 王梓轩摄。
5月7日,在曲沃县史村镇吉许村蔬菜种植基地,农户正在给油菜施肥。该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带动就业等方式提高村民收入,为当地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
近日,永和县在坡头乡呼家庄村“永和梯田”举行了2022年农业生产托管集中春播启动仪式。 生产托管是永和农业的一面旗帜,在疫情防控最吃劲、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时期,该县主动打好春播春管第一仗,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5月4日,在翼城县中卫乡武子官庄村,农机服务人员正驾驶拖拉机进行旋耕作业。今年,翼城县积极宣传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帮助种植户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确保不误农时及时播种。
眼下正值小麦抽穗期,襄汾县建旺合作社抢抓农时,邀请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预防红蜘蛛、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针对农户们遇到的问题,专家给予了细致的解答,并提出指导意见。
近年来,古县三合镇贾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走出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特色之路。 王彬摄。
眼下正值小麦生长的关键期。四月二十四日,翼城县南梁镇西王村的麦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忙着为小麦浇水灌溉,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近年来,吉县吉昌镇东关社区依托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建设45亩金丝皇菊种植示范区,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图为当地村民抢抓农时,栽种金丝皇菊幼苗。
4月2日,在翼城县南梁镇梁壁村高标准建设农业生产基地,技术人员在安装节水管道。该基地着力在“高效节水”上蹚出一条新路径,通过智能管灌、智能喷灌、智能滴灌三项高效节水措施,为农业灌溉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使用浅层水、严控地下水提供先例打好基础,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近日,翼城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的农机手用拖拉机、无人机对小麦进行除草、追肥作业。连日来,该县抢抓晴好天气有利时机,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确保夏粮稳产增收。
连日来,我市广大农民抢抓农时,全力以赴做好春浇,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图为3月2日,曲沃县史村镇吉许村村民在浇灌小麦。
2月27日,在襄汾县古城镇南街村,临汾市佳年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育苗基地的员工在大棚内对蔬菜种苗进行喷水管护。 近年来,该公司采取“科学化管理、集约化育苗、订单式销售”模式,大力发展蔬菜育苗特色产业,为周边200余家种植户提供代育种苗支持,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正值春耕追肥时节,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侯马车务段为保证春耕化肥尽快运到田间地头,集中人力优先装运春耕物资,并开辟绿色通道,助力春耕物资快速运输。图为近日,侯马北站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装运化肥,准备发往成都、武汉、南宁等地,保障当地春耕用肥。
近日,大宁县组织果树技术人员在太古镇云上村开展冬春季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培训采用知识讲座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果农们更为直观地学习和掌握果树管理相关知识,为苹果产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1月11日,在曲沃县智慧菜谷示范园内,工作人员正在察看菜苗生长情况。近年来,曲沃县建立了八大农业园区,大力推进“晋之源”果蔬品牌建设,连续多次举办国际果蔬博览会,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全县招商引资注入巨大活力。
1月7日,隰县寨子乡县乡人大代表在开展清理果园反光膜,共建美丽家园行动。 隰县著名的苹果基地,苹果也是该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但苹果反光膜不同程度影响着人居生活环境。
2020年10月15日,2020年“春华秋实”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吉县苹果文化艺术节在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东城乡苹果小镇开幕。吉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借助苹果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小镇助农增收。
10月15日,为期三天的吉县苹果文化艺术节在吉县东城乡苹果小镇拉开帷幕。15日至17日文化节期间,在吉县东城乡苹果小镇、柏山寺乡西岭村,将举行“苹果+文化、苹果+互联网、苹果+旅游”为特色的5类13项活动,包括吉县苹果全国邮政推介会、吉县苹果及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会暨网红评选活动、“苹果名县”对话交流峰会、招商引资洽谈会、“百城万人”吉县苹果品牌体验活动、“苹果盛宴”美食民俗体验活动、全国书画展评等。
“同样的土地,咱们的智慧果园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种植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再加上铺的地膜、防草布和防雹网,果子生长就有了保障。”作为一个拥有30多年种植苹果经验的老果农,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站长、马连滩村村民张吉苹高兴地说,果园架起影像监测和传感器,人不用走到地里,大屏幕上啥也有,干活比以前轻松,苹果质量也提高了,卖钱更多了。
近年来,作为全国苹果优生区的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坚持依托先进科学技术和科研院校智力支撑,助力全县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筑牢产业基础。 2019年9月,吉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四化四统一”产业发展部署。
近年来,临汾市吉县摸索出“家政式”苹果全生产链托管模式,统一从厂家购买农资直接对果农,统一农药、肥水、技术指导、农机化作业,提高农业效率,中间没有经销商赚差价,降低果农成本,实现企农增收。 据了解,吉县是全国苹果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22万吨,产值10亿余元,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代农业机械化威力就是大,不用下地就能收种,不仅节省劳力,还节省时间,种地还是要靠科技。”9月25日,在尧都区贾得乡大苏村,刚刚收割完玉米的尧都区曙光农机合作社农机手赵荣高兴地对记者说。
10月8日,临汾市农机中心第三督查组一行对襄汾县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及“三秋”农机作业安全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襄汾县农机中心主任王强汇报了自襄汾县“8.29”坍塌事故后,农机中心对县域内的农机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及机关大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及“三秋”作业期间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发布“致全县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开信”电子版,深入田间地头发放纸质宣传材料,现场进行安全警示教育等工作开展情况。
“无公害畜产品”“企业+农户”模式、规模化养殖、自动化管理……2020年,吉县畜牧业迅速发展,多家养殖企业齐头并进,不仅实现了养殖产业的提档升级,而且构建了“苹果+规模养殖+有机肥”的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促进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养殖 实现跨越发展 沿着209国道往中垛方向,驱车约20分钟,来到中垛乡南柯榼村。
近日,襄汾县农业农村局在襄汾县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举行了2019年度科技示范主体物化补贴发放活动。此次共发放补贴生物有机肥料100余吨,来自全县的6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和138个科技示范主体参加了活动。
8月19日,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副市长闫建国出席并讲话,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8月11日下午,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会在翼城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果业)相关负责人及部分检测公司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襄汾县农业农村局采取四大措施,助力菜农增产增收。 加强技术指导。
7月23日至24日,市畜牧发展中心举办全市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的具体行动。
7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在襄汾县举办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暨产业扶贫培训班。培训聚焦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建、十大产业集群创建以及农业产业扶贫成果巩固等内容进行相关政策的解读,旨在进一步提高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7月23日至24日,市畜牧发展中心举办了全市动物防疫技能竞赛,在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中掀起了学习防疫知识、提升防疫技能的新高潮。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34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产业扶贫,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产业壮大成果。
7月16日,襄汾县林乡四季果蔬产业化联合体召开成立大会,省休闲农业协会及襄汾县人大常委会、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参加。它的成立对于襄汾县做大做强做优果蔬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多因素影响,我国夏粮生产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
九十九载初心不渝,老骥伏枥使命依旧。建党节前夕,恰逢“临汾农旅产品网络销售常态化启动暨端午直播带游带货活动”火热上线之际,临汾市农业农村局离退休老干部欢聚一堂,在直播带货的活动现场,开展了一次以“助力直播、牢记党恩”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6月20日,洪洞县逍洞村品育8012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小麦研究所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项目——“临汾市特色优势作物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品育8012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测产验收。验收结果显示,该地块平均亩产693.6公斤,品育8012表现为高产稳产、高抗白粉病、节水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实现了水地小麦高产稳产,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
为进一步优化配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襄汾县今年示范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面积共2000亩,分别由邓庄镇木子永安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西贾乡战备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示范作业任务。 小麦秸秆离田后,玉米免耕播种机直接一次性将开沟、播种、施肥、打压等作业完成,省时省力,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强度。
记者从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获悉:截至6月20日,全市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4550台,完成小麦收获面积260.884万亩,占总面积的90%以上。 做好战前准备,打造“丰收三夏”。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始终把生态扶贫作为整体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推动全市林业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市通过退耕奖补、造林务工、生态管护就业增收、经济林提质增效扶贫,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山西曲沃县有2.6万农民工常年在省外务工,自2018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启动以来,该县创建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辅的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统一安排农机作业,统一调配农资,统一提供良种,统一麦田除草,统一安排浇灌,统一防虫治病,统一机械收割,统一组织运送,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农民地没人种、田没人管的问题,既不流转土地又规模经营,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今年,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业面积达到10万余亩。
自今年翼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以“六保”为目标,多方协调督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该项目总投资4524万元,总面积2.88万亩(高效节水面积1.5万亩),涉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连日来,全市小麦自南向北陆续成熟、开机收割。记者从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了解到:截至6月4日,全市收获小麦面积达16.5万亩,其中机收小麦16.5万亩,复播玉米1.5万亩,6月下旬小麦机收基本结束。
“三大专项整治行动”齐发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迎来新局面……日前,全市召开农业农村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坚决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领导小组要求,在全市围绕农村集体资产和土地承包经营突出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农资打假突出问题上全方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农民种麦子,最关切的问题不外乎投入、产量和销路,如何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麦种,“小麦专家”在试验中见真章。来自省、市、县的小麦专家、技术员在小麦观摩现场测产,体验和感知粮食作物如何实现减肥又增效。
5月28日,临汾市农机中心副主任雷瑞庭带领质监站站长刘随成、推广站站长李文革,深入襄汾县陶寺乡和邓庄镇调研“三夏”工作。 襄汾县农机中心主任王强就“三夏”跨区作业准备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5月29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与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生态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聚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副市长闫建国出席签约仪式。